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简介
《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于2005年4月拉开帷幕,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六个主题系列,共计三百余场。自2008年9月起,该系列讲座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的主体部分以必修学分的形式列入清华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解决上述重大课题的重中之重。所谓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
《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七)将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主题,广邀校内外知名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理论视角、不同分析层面,深入阐释和解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清华学子汇通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以包容和开放的胸怀吸纳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传承创新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
第十二讲 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演讲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 吴国盛 教授
主持人:清华大学社科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王 巍 教授
日 期:2017年9月28日(周四)14:00
地 点:六教6C300教室
演讲人简介:
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八届副理事长。曾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国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讲演录》、《反思科学讲演录》、《让科学回归人文》、《自由的科学》、《追思自然》、《现代化之忧思》、《时间的观念》、《科学的历程》、《希腊空间概念》、《自然本体化之误》等。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内容简介:
如果说希腊科学是求真的科学(science for truth),那么现代科学就是求力的科学(science for power)。它们的区别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地位的改变。对希腊人而言,自然是内在性的领域,是理性和真理的处所。人只能认识自然、追随自然、模仿自然,而不可能改造自然、制造自然。基督教把理性自由改造成意志自由,创世观念降低了自然的存在论地位,唯名论运动催生了人类中心主义、强化了征服自然的观念、弱化了形式因、突出了作用因,炼金术、魔法为改造自然作出了示范。于是,人类征服自然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
特别提示:
1、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从系列之(七)第二讲起,《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按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要求举办。请全体本科生务必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选听。欢迎其他师生光临。
2、六教C300教室入场时间为当日13:30。
3、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该场讲座入场人数(含主会场和视频直播教室)控制在1000人,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