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课程  >  讲座预告

讲座预告

第13周(周四)《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预告-[陈国平]

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协办专场)

 

演讲题目:诗是文明之光

演讲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陈国平(西渡)

时    间:2018年12月13日(周四)19:00

地    点:清华大学新水407

主    办: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社团部

协    办: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演讲人介绍:

    陈国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员。诗人、诗歌批评家。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写诗。1990年代以后兼事诗歌批评和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草之家》《连心锁》《鸟语林》,诗论集《守望与倾听》《灵魂的未来》《读诗记》,诗歌批评专著《壮烈风景——骆一禾论、骆一禾海子比较论》。部分作品译成法文,结集为《风和芦苇之歌》(法国Éditions Fédérop)。曾获刘丽安诗歌奖、《十月》文学奖、扬子江诗学奖、东荡子诗歌奖等。

 

演讲内容介绍:

诗作为语言的最高艺术,综合了时间和空间、身体(视觉、听觉)和头脑的多重特性,在传承人类文明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宗教维度在中华文明传统中的相对缺位,诗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地位、作用尤为重要。诗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阶层的价值认同、自我认知和情感需求提供了类宗教的、具有吸附和发散作用的基础框架,不仅深刻影响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也深深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华文明的精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没有诗神的中国,诗本身成为了一个神性的存在,指示着生命的本质和最高意义。

 

特别提示(1)请本科同学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2)入场时间为当日下午18:30;(3)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入场人数控制在150人,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