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讲座预告

第4周(周二)《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预告-[张希]

《学术之道》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演讲题目:学术交流的力量

演讲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化学班首席教授 张希院士

    间:2018320日(周二)1330

    点:六教C300教室

 

演讲人简介:

张希教授,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分析化学专业学士学位;于1989年和1992年在吉林大学分别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1991-1992年在德国Mainz大学有机化学所博士联合培养。1992年12月回到吉林大学工作,先任讲师,两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自2004年起,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化学部主任。兼任美国化学会期刊Langmuir、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报和化学学报副主编;以及Chemical Communications,Polymer Chemistry,Polymer,Chemistry-an European Journal,Small,ACS-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国际顾问编委。自2010年,担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自2013年环太平洋高分子理事会副主席(侯任主席)。

他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相结合的交叉领域研究,最近十年在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建立了超两亲分子的新概念,为可控自组装提供了新构筑基元;建立了基于主体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聚合新方法,可用于在水溶液中制备高分子量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制备了一系列含硒两亲性嵌段高分子,提供了一类新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基于单分子力谱技术,研究超分子体系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为从单分子水平认识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及组装驱动力提供了实验依据。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认同,他曾应邀在第12届环太平洋高分子大会上做大会报告(2011年,韩国);第44届IUPAC大分子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2012年,美国);第14届国际界面与胶体科学会议上做大会报告(2012年,日本);第3届国际高分子科学前沿讨论会上做大会报告(2013年,西班牙);自组装与超分子化学GRC会议上做大会报告(2013年,瑞士)。

主要获奖和荣誉:1994年入选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8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199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2010年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

 

特别提示:2014年春季学期起,由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六位首席教授联袂开设的《学术之道》课程,列入学堂计划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程。没有必修《学术之道》课程的本科生可以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选听讲座,请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入场时间为当日1300。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除必修《学术之道》的同学外,本场讲座有220个座位对本科生开放,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