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讲堂》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演讲题目: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
演讲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研究员 刘雪枫
主持人: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 赵洪
时 间:2017年5月8日(周二)19:20
地 点:蒙民伟楼多功能厅
演讲人介绍: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古典音乐推广者,文化学者,研究员。
“得到”《雪枫音乐会》、“中读”《陪孩子一起听音乐》、“十点读书”《雪枫文学音乐课》、“蜻蜓FM”《古典音乐怎么用?》主讲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师从周一良、田余庆、祝总斌先生,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
曾任三联《爱乐》主编,《人民音乐·留声机》主编,《交响世界》主编。
现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文化顾问。
著有《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音符上的奥地利》《交响乐欣赏十八讲》《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等书。受邀在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广州大剧院、深圳音乐厅、济南省会大剧院等音乐场所、大学、企业举办艺术普及、音乐欣赏讲座。目前致力于互联网古典音乐传播事业。
内容概要:
当今世界上经常被演奏也是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主要是十九世纪的音乐。十九世纪音乐的特点及主要风格是交响乐和歌剧,是浪漫主义音乐,是“标题音乐”。
美国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在他的巨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认为,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本质上是文学运动。或者说,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是从文学创作的领域首先开始的,然后波及音乐的领域。
我们熟悉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几个代表性的大作曲家,自身文学功底都相当好。他们的音乐创作往往和文学作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或者说他们的音乐创作灵感主要来自文学作品的启迪。
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雨果、海涅、普雷沃神父、济慈、司各特、都德、小仲马、拉马丁、梅特林克、马拉美、托尔斯泰、果戈里、易卜生、惠特曼、哈代。这些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很多被谱写成音乐作品。
文学名著与音乐作品的关系,几乎贯穿整个近代音乐史,最早的巴洛克歌剧的题材几乎全部来自希腊神话与《圣经》以及古罗马诗人的叙事长诗。
音乐创作所涵盖的文学体裁有小说、诗歌、戏剧、史诗、神话、童话等。这些名著有的因为被以音乐的形式重新呈现,音乐作品甚至比文学原著的名气更大,也更脍炙人口。
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是根据文学名著衍生出来的音乐作品,阅读这些文学名著之外多出一副用来聆听音乐的耳朵。
我们可以在音乐中发现文学中的角色特征、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叙事风格以及主题和动机的呈现和隐喻。
特别提示:从2013年3月7日起,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开设的“艺术名家讲堂”(《艺术欣赏导论》课程)系列讲座列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没有选修《艺术欣赏导论》的本科生可以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选听讲座,请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入场时间为当日18:50。除选修《艺术欣赏导论》的同学外,“艺术名家讲堂”有80个座位对全校本科生开放,额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