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十五讲”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预告
简介:
“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将邀请我校在不同院系、不同领域长期开展生态文明研究和实践的十余位院士专家教授从不同角度阐述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说明生态文明的由来及其基本理论,介绍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向。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为什么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什么是绿色发展?如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从而建设生态低碳循环经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知下,如何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必须激励何种科技创新?如何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致的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必须树立何种自然观、知识观(科学观)、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如何在全球推广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而改变消费偏好和消费方式?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第十一讲 绿色过程工程
演讲人:清华大学 胡山鹰 教授
时 间: 2025年4月28日(周一)13:30-15:05
地 点:东阶梯教室0
演讲人简介:
胡山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工业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工业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在国内率先开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研究,将过程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与工业生态学相结合,拓展了过程系统工程和工业生态研究范畴,形成了生态工业的系统工程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开展了生态工业系统的分析和集成、复杂系统及其演变进化、循环经济等研究工作,提出了生态工业系统热力学分析、物质和元素代谢分析、循环经济系统集成、产业链构建和优化、多层面生命周期评价、生态工业决策、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等并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为我国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0多项,完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26个列为各类国家级试点。
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奖、中石化科技进步奖、中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奖、清华大学研究成果奖等1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编写专著20余部。
演讲内容简介:
在本讲中,胡老师将从绿色过程工程的概念解读开始,梳理清楚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绿色制造和绿色过程工程的异同,重点解读我国绿色制造战略,进一步深入到过程工业层面的绿色发展策略,以化学工业为主介绍绿色过程工程创新技术和实践。
特别提示:
1. 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课程号:00690651)。该课程由新人文讲座系列、社科大讲堂系列、世界文学系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前沿系列、王国维学术讲座系列、“学术之道”课程、“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等构成。自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起,该课程无需本科生、研究生网上选课(研究生需按照相关要求列入个人培养计划),选听签到次数达到8次及以上并提交合格的书面报告可以获取1学分(考查)。希望获得学分的本科生、研究生,请在申请学分的当个学期第17周周日前,将课程书面报告电子版提交至邮箱:culture@mail.tsinghua.edu.cn。书面报告总字数不少于2500且需涵盖三部分内容即:对所选听的各场讲座进行简要的主题综述;带着问题意识,对其中某场或某几场讲座写出深入原意、言之有物的心得体会;对“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书面报告以word文档提交,文档命名格式为:文素讲座报告-姓名-学号-联系电话。
2. 从2015年3月2日起,“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列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按该课程要求举办。没有选修“生态文明十五讲”的本科生、研究生可以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选听讲座,希望获得讲座课程学分的本科生、研究生请到场打卡签到。
3. 该场讲座入场时间为当日13:00。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入场人数控制在150人,额满即止。
4. “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旨在普及生态文明基础知识,介绍生态文明基本理论。欢迎校内外其他师生旁听,校外师生可通过腾讯会议(会议ID为933-2395-3340,密码为202515)进行线上学习,并修改参会名称为“姓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