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讲座预告

第7周(周二)“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预告-[梁鸿]

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

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71期


演讲题目:以非虚构写作,读懂我们的生活

主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梁鸿

对谈嘉宾: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严飞

主  持 人: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张秋

时        间:2025年10月28日(周二)19:00-21:00

地        点: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信出版集团

直播平台:学堂在线、荷塘雨课堂、清华大学官方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百家号、中信出版视频号(平台排序不分先后)

 

主讲嘉宾:

梁鸿,作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作品《梁庄十年》《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要有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中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四象》,学术著作《外省笔记》《新启蒙话语建构》《“灵光”的消逝》等。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日语、法语、韩语、捷克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神圣家族》英文版获英国笔会翻译奖(PEN Translates Award)。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人民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十月文学奖、《亚洲周刊》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等多个奖项。

 

对谈嘉宾: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著有《世界作为参考答案》(合著)《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等。

 

内容简介:

生活,是一本未被完全打开的书。我们如何在日常的缝隙中,看见真实、理解他人、抵达自我?非虚构写作,正是这样一种凝视现实、记录时代的目光。本期“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特别邀请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结合梁鸿的全新非虚构作品《要有光》展开深度对谈,共同探讨我们如何从非虚构写作中更好地理解生活。他们将从具体的文本与田野经验出发,探讨在今天这个信息纷繁、情绪浮动的时代,我们为什么依然需要非虚构写作?从一个个真实的人、一段段具体的故事中,我们能够收获怎样的理解与共鸣?非虚构写作是否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更是一种理解生活的方式?期待与您一起,在文字与现实的交汇处,重新发现生活的质地与温度。

 

特别提示:

1. 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课程号:00690651)。该课程由新人文讲座系列、社科大讲堂系列、世界文学系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前沿系列、王国维学术讲座系列、“学术之道”课程、“生态文明十五讲”课程等构成。自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起,该课程无需本科生、研究生网上选课(研究生需按照相关要求列入个人培养计划),选听签到次数达到8次及以上并提交合格的书面报告可以获取1学分(考查)。希望获得学分的本科生、研究生,请在申请学分的当个学期第17周周日前,将课程书面报告电子版提交至邮箱:culture@mail.tsinghua.edu.cn。书面报告总字数不少于2500且需涵盖三部分内容即:对所选听的各场讲座进行简要的主题综述;带着问题意识,对其中某场或某几场讲座写出深入原意、言之有物的心得体会;对“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书面报告以word文档提交,文档命名格式为:文素讲座报告-姓名-学号-联系电话。

2.从2013年9月24日起,清华大学“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了解往期活动:https://lib.tsinghua.edu.cn/tjhd/zzmdm.htm)列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按该课程要求举办,希望获得讲座课程学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请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欢迎其他师生旁听。

3. 因活动场地空间有限,现场观众最多90人,请通过“水木汇”小程序提前报名。

4. 入场时间为18:30-19:00,入场前请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