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实践  >  人文知识竞赛  >  赛事新闻/北京市竞赛

赛事新闻/北京市竞赛

2021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报名通知

2021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报名通知


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系北京市教委主办的学科竞赛。2021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由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协办。

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竞赛主题与内容

(一)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主题为“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本年度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竞赛内容主要包括:

1.文史哲的基础知识;

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3.艺术修养;

4.科学史与自然科学常识;

5.北京历史文化常识;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与政策知识。

(三)组委会将发布《2021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指南》与推荐参考书目,对竞赛主题、内容与形式予以进一步说明,为竞赛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与共同的知识框架。

 

组织方式

(一)本次竞赛分个人赛和团队赛。个人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团队赛在个人赛基础上进行。

(二)个人赛组织方式

 1.初赛形式为网络闭卷考试。闭卷考试题型包括:人文知识问答、古诗创作。进入决赛的选手包括:初赛成绩前200名选手、每所高校个人赛最高分选手。

 2.决赛形式为制作视频和现场闭卷考试。

(1)制作视频主题为“文化会说话”。要求选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影视化创作,可借鉴《如果国宝会说话》或者短视频《北京公交文化地图》和《北京地铁文化地图》,长度不超过5分钟,需提交原创承诺书。“文化会说话”环节可增加2名创作人员(本校在读本科生),“文化会说话”环节纳入个人赛决赛总分,并参与单项奖的评选。

(2)闭卷考试包括必答题和选答题,主要内容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知识问答与解说。

3.个人赛共设一等奖40个,为决赛成绩排名第1-40名的选手;二等奖60个,为决赛成绩排名第41-100名的选手;三等奖为参加决赛的其他选手,即为决赛成绩排名第101及以后的选手。个人赛一等奖排名可能会根据选手是否参与团队赛情况进行微调。个人赛初赛设“古诗创作”单项奖若干,“文化会说话”环节纳入个人赛决赛总分。

(三)团队赛组织方式

1.个人赛决赛成绩排名第1-40名的选手自动成为团队赛参赛选手。

(1)为确保有更多学校选手参加团队赛,如前40名选手中同一高校学生人数超过5人,则取该校前5名参加团队赛,该校其他选手保留个人赛一等奖资格但不参加团队赛。

(2)如前40名选手中有放弃参加团队赛者,则该选手个人赛评奖资格保留但自动降为二等奖;同时按成绩排名向后顺延,仍然取前40名选手开展团队赛。团队赛组队方式为每隔8名次的选手组成一队,即第1、9、17、25、33名选手为第一队,第2、10、18、26、34名选手为第二队……以此类推,共组成八支团队。每支团队可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从各校推荐的团队赛指导教师候选人中产生,通过团队和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后确定具体人选。参赛队队名由队员合议后确定。

 2.团队赛形式为现场比赛。比赛方式包括现场知识问答、古诗创作、剧本创作及人文演绎。团队需要根据竞赛主题进行剧本创作(团队需提交原创承诺书)并进行现场演绎。

 3.团队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团队赛“古诗创作”环节、剧本创作及人文演绎环节设单项奖若干。


报名与参赛条件

(一)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大学生均可参加。

(二)在往届竞赛中因故被禁赛者,尚在禁赛期的,不得报名参加本年度竞赛。

(三)报名截止日期9月20日。

(四)报名地址:HTTPS://WWW.WJX.CN/VJ/MIVWCD1.ASPX

qrcode

 

奖励方法

竞赛将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个人、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个人赛和团队赛相应“古诗创作”“文化会说话”、剧本创作及人文演绎环节单项奖等。

优秀指导教师奖评选与团队赛学生获奖情况挂钩评选。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所在学校应将该奖项认定为北京市级竞赛获奖。

 

赛程安排

(一)竞赛流程及重要时间点如下:

1.个人赛初赛:9月25日

2.个人赛决赛:10月16日

3.团队赛现场赛:11月13日

(二)个人决赛现场赛和团队赛现场赛的具体举办形式将视新冠疫情防控情况而定。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校内联系人:张老师   010-62796308,17310549751

校内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9月17日23:59

组委会联系人:闫建敏   13121600015

                            翟    慧   138116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