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讯员 邢冰)2017年12月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清华大学教务处、清华大学学生处、清华大学团委、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荐读书目》新书发布会暨主题讲座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在发布会上,《清华荐读书目》主编胡显章教授,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蕴造书香校园”为题,为到场的二百余名师生分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并言传身教,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
清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蒋耘中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
演讲人:胡显章
教师代表:陈永国
学生代表
讲座现场
发布会伊始,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致辞,他首先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多地通过网上媒体得到最新资讯。但同时,读书对一个人也非常重要。读书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因此,《清华大学荐读书目》的发布,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韩景阳随后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荐读书目》一书的情况。1997年,由张岂之, 徐葆耕主编的《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出版。今天,由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主编的《清华大学荐读书目》,对1997年的版本进行了修订与补充,将荐书的总量由80本增加到120本,并且增加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美学等领域的书籍。清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蒋耘中主要介绍了,图书馆为了响应中央的“全民阅读”的号召所做的工作。图书馆最近推出了“真人图书馆”与“邺架轩体验书店”两项系列阅读体验活动。并且在下学期,还将推出作者与读者面对面互动的活动。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作为出版人与清华大学老学长,分享了自己求学期间的读书历程,并且表达了可以向学弟学妹们荐书的欣慰之情。教师代表外文系陈永国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朱熹与胡适的读书心得。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重要。胡适则在朱熹的基础上补充了“手到”,即每读一本书,都要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新雅书院学生也代表代表讲话。随后向师生代表赠书。
紧接着,由《清华大学荐读书目》主编、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作了“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蕴造书香校园”的主题演讲。
胡显章首先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分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胡显章指出,大国的崛起要依靠读书提高国民素质。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在推动国家崛起中,都十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力量,都重视通过读书提高国民的素质。今天中国人年均读书4.78本,尚不及最爱读书的以色列人的十分之一。但可喜的是,读书已得到了全国从上到下的重视。李克强总理已经连续多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民间的读书热正在悄然升起。
接着,胡显章分享了自己从求学到工作数十年来的读书经历。胡显章引用了杨绛的名言,说读书让他“遇见更好的自己”。胡显章说,他从初中开始迷上读书,课余生活主要就是去图书馆借书看。他把借书证的表格都填满了,换成了新的表格。学校借不到的书,就去市图书馆去借。他还因读书看坏了眼睛,导致没能参军。上大学后,他延续着读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胡显章动情地讲述了《创业史》中“梁生宝买稻种”的故事及其对自己的影响,指出这个故事使他养成了艰苦奋斗的品格。在工作之后,读书也使他受益无穷。长期读书的习惯,不仅使他可以谙熟各种文字工作,还使他能够从书中受到启发,在主管清华文科之时,将对大学精神的思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然后,胡显章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荐读书目》一书。胡显章指出,据调查,今天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经典著作的海洋之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由于分不清精华与糟粕,干脆不读书。这种情况在清华也存在。因此,胡显章邀集了一批“权威型”专家组成了《清华大学荐读书目》编委会为同学们荐书,并请一些学科领军者、相关教学骨干为荐书书写导读文章。《清华大学荐读书目》推荐了中国文化名著、中国文学名著、世界文化名著和世界文学名著各30种,共120种。胡显章随后对这120种书籍做了简要介绍。
最后,胡显章再次将读书上升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高度,指出青年人需要会通中西,不仅要坚守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要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
本次活动系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无阅读不清华”主题文化周专场, 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王巍教授主持。
相关链接:胡显章:清华大学教授,1957-1963年在精仪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后曾赴美参与纳米定位技术研究。1991-2002年任校党委副书记,2002-2005年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曾主持清华文科恢复发展工作,兼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等。主要社会兼职先后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高等教育学科评议组组长,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北大-清华-高教出版社联合组建的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轮值主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素质教育研究会顾问、大学文化研究会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研究。编著相关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及部委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2012年获素质教育研究会开拓贡献奖,2013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