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做客新人文讲座 由寓言解读庄子的人生境界
(学生通讯员 任丹)2019年10月17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首届“王步高通识教育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外聘教师、东南大学原教务处处长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陈怡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师生阐释他对庄子作品的理解,以及从寓言的视角阐释对庄子人生境界的感悟。
陈怡教授作演讲
陈怡结合新人文系列“文学与人生”的主题,提出“文学是人学”的观点,文学描写人生,感染人生,引导人生。他借用冯友兰的观点:中国哲学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认为“境界”是人的精神生活经由哲学反思的超越(觉解)所达到的存在状态,并有“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陈怡强调,爱文学,不能不读《庄子》;爱哲学,不能不读《庄子》;喜爱艺术,不能不读《庄子》。其实,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庄子》。关于学习《庄子》的路径,陈怡认为先读寓言;其次读“内篇”;然后读“外篇”和“杂篇”。在《庄子》现存33篇文章里共有240多个寓言,在中国其他的著作也有寓言,但是数量没有这么多,水平也没有这么高。他按照“观”字的思路,挑选出大约30个最著名的、最有价值的寓言。“观”代表每个人来到世上如何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跟“观”密切相关的是人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和高度“观”,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他分别从观名利、观是非、观智慧、观美丑、观道技、观有用无用、观物我、观生死等八个方面介绍了二十多个庄子的寓言,并从这些故事和寓言中逐一解析庄子的思想和人生境界。
最后,陈怡强调指出,庄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高远潇洒的人生境界:超凡脱俗而又自然本真。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认真汲取其中的睿智和情怀,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个有文化品位、有高远境界的中国人。
学生提问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陈怡与同学们就现代人科学思维、概念思维与古人“象思维”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文学与人生”的第十一讲,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主持并点评。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链接:
陈怡,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曾兼任《中国大学教学》主编、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分会顾问。陈怡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和高等教育学。主编、合著出版《电力系统分析》《电子信息学科基础教程》《老子论语今读》《东南大学文化读本》《庄子内篇精读》和《道德经讲读》等书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江苏高教》《北京大学学报》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5次。2018年获得清华大学“王步高通识教育奖”。现主要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