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活动

新闻及活动

晏绍祥做客新人文世界史系列讲座 解析修昔底德陷阱

晏绍祥做客新人文世界史系列讲座 解析修昔底德陷阱

 

(学生通讯员 余家沛)11月7日下午在六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晏绍祥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世界史”系列专场的首讲,以“古希腊历史中的修昔底德陷阱”为题,为到场的二百余名师生剖析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由来和发展,并阐释了对修昔底德陷阱的研究与思考。


1573717963773077525.png

演讲人晏绍祥教授

 

1573717983023068889.png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晏绍祥开宗明义地指出,西方人非常喜欢从希腊、罗马的历史里面来寻求他们有关的理论根据,或者是把他们自己的理论用一个古代的话语来表现。“修昔底德陷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史领域,最近还有人在不断地用“修昔底德陷阱”来分析中美关系比如说“贸易战”,甚至主张用博弈论来解读中美之间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等问题。

晏绍祥结合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事件,讲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缘起。他指出,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记录这场战争时,提出了自己的论断:战争发生最为真实的原因是雅典崛起为大国,由此造成了斯巴达人的恐惧,强迫他们投入战争。

    晏绍祥对修昔底德对爆发战争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昔底德的论断有三点不足。第一,修昔底德对战争爆发原因的判断并非当时希腊人唯一的看法,他忽视了斯巴达敌视雅典背后的原因,也忽视了斯巴达对雅典存在的一贯敌意的基本事实。事实上斯巴达对雅典的敌意早就存在,与雅典是否崛起无关。第二,修昔底德的判断并不充分和公正,即忽视了古希腊世界并立存在多个势力中心的基本事实。雅典和斯巴达是两个影响最大的城邦,但科林斯、底比斯、科西拉等城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那是一个多方利益错综复杂交织的“多极世界”。第三,忽视了雅典希望避免战争的基本事实。公元前446年,雅典与斯巴达订立了长达三十年的和约,此后雅典一直力图避免与斯巴达的冲突,其基本目标和战略也是与斯巴达共享对希腊的统治。

晏绍祥指出,修昔底德的论断尽管有明显的不足,但仍对后世的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他区分了战争爆发的表面借口和根本原因。而后来的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在记述迦太基-罗马之间的战争、奥克西林库斯在记述斯巴达-波斯之间的战争时,都借鉴了修昔底德的区分方法。第二,他本人有着高超的著书水平。其著述是公认的修辞学的杰作,论证非常充分而且幸运地完整流传至今;第三,他有着相对独特的记述方法。修昔底德在世时看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局,他确立了非亲眼所见或非亲身考察绝不写进书中的原则。

最后,晏绍祥强调,“修昔底德陷阱”的命题是西方学者对修昔底德本人片面判断所做的更片面的解读,既不足以完整传达修昔底德本人的意思,也与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供的证据相违背,亦不能准确解释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冲突的发生,更不能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互动环节,晏绍祥与同学们就希腊史学界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认识、斯巴达的生存策略、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略互信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1573717999404028320.png

学生提问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世界史”系列专场的第一讲,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张绪山教授主持并点评。


1573718009485050048.png

主持人张绪山教授


相关链接:

晏绍祥,晏绍祥,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出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古典历史研究史》等专著7种,译著近20种,发表论文多篇,并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东北师范大学日知世界史奖等。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