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活动

新闻及活动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二十三期 晏绍祥、张绪山畅谈帝国统治与历史叙述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二十三期

晏绍祥、张绪山畅谈帝国统治与历史叙述

(通讯员 曹翰林)4月16日下午,第23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晏绍祥教授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张绪山教授围绕新书《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结合古代世界帝国实现统治的可能、中国学界关于世界古代史研究发展脉络、不同时代不同历史叙述的产生原因三个学术基本问题,展开深度对话。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担任主持。世纪文景出版社总编姚映然女士向图书馆副馆长张秋老师捐赠新书。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6.09.png


姚映然女士(右)向张秋老师(左)捐赠新书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6.20.png


嘉宾晏绍祥(右)与张绪山(左)对谈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6.30.png

主持人王巍教授


对谈伊始,晏绍祥教授围绕古代世界帝国实现统治的策略开启对话。晏绍祥对举上古史中多个帝国,以秦汉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国家为例,比较各国在早期统治方式上的不同政治措施。晏绍祥指出,如何在辽阔的土地上克服因交通、通讯等不便带来的信息沟通、空间障碍等问题,是各帝国能否维持统治的关键所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和发展。晏绍祥认为,西方帝国纵向的政治管理模式导致中央的寡头政治对地方的管控能力是较弱的,总督对地方事务的处理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皇帝更多的是一种无限权力的象征。而我国秦朝,中央纵深管辖可以直达乡里,并在后代逐渐缩减郡守的权力。张绪山教授补充强调,在讨论历史概念前,首先需要对概念本身做以界定,而并非将其视为不言自明的大前提。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6.39.png


嘉宾晏绍祥发言


接下来,晏绍祥详细梳理了国内历史学界对世界史研究的整体发展状况。建国后的历史学科被赋予了重大的使命,即从世界史的角度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规律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其合理性。因此,一代代的学者投身其中,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这便引发出今日讨论的第三个问题,即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讨论,离不开学者身处时代的影响。晏绍祥以西方15世纪至今,各个历史阶段对罗马帝国的不同阐释为例,对这一话题展开详细论述。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关注的问题与研究的答案,而这种历史叙述与解说也同样可以反作用于当下。这或许正是史学研究的时代价值所在。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6.51.png


嘉宾张绪山发言


提问环节观众踊跃、氛围热烈,现场听众针对帝国产生原因、皇帝在帝国中的权力主题与象征性意义、人性在历史中的意义、史学研究能否还原真相、以史为鉴的局限性等问题,同两位嘉宾展开探讨。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6.59.png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7.06.png


现场学生提问


屏幕快照 2021-04-20 上午9.57.17.png


沙龙现场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嘉宾介绍: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著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荷马社会研究》等;译有《罗马共和国政制》《剑桥希腊罗马政治思想史》《早期希腊》等。

张绪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著有《6—7世纪中国和拜占庭帝国关系》《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研究》等;译有《封建社会》《何为封建主义》《国王神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