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25日,第四届工程文化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在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畅谈当前新时期新工科培养中工程文化素养教育的使命与前景。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教务处联合举办。
2018年11月22日下午,文化部外联局原参赞、国家对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专家车兆和先生应邀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破解文化交流密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题,结合时代热点,为到场的近百名师生阐释我国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的应有姿态。
2018年11月1日下午,当时只道是寻常——纪念王步高先生逝世一周年雅集在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举行。王步高先生外孙王子航,清华校友、法国电信高级框架设计师高士元学长,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以及学生社团成员参加了活动。
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马叔礼先生做客新人文讲座,于10月31日下午、11月1日下午分别以“《西游记》的神话世界与真实人生”“苏东坡——中国第一才子”为题,结合《西游记》漫谈在追求人生理想、突破生命限度过程中的“心智”“欲望”“气魄”等方面的思考和剖析了苏东坡的才情与胸怀。
2018年10月26日下午在六教,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大学教学》原主编陈怡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中国人的大智慧——《中庸》解析”为题, 为在场的一百余名师生阐释了《中庸》所蕴含的大智慧。演讲中,陈怡对《中庸》的结构进行了新的划分,并指出其当今价值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018年10月22日晚在西阶教室,美国西华盛顿大学英语言文学系俞宁教授应邀做客新人文讲座,以“阳光下的旧事:唐诗中的猿与唐人的生态意识”为题,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近200名到场师生穿越到唐人的生态世界,感知唐人与猿的关系,探索以生态文学批评理论解读唐诗的可能性。
2018年10月17日下午在六教,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兹·奥斯特毕克(Luiz Oosterbeek)教授应邀做客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以“21世纪的人文学科:由反现代性走向知识的整合”为题作精彩演讲,为到场的100余名师生阐述了“知识的整合”的概念,并从中西对现代性理解的不同出发,阐释从反现代性走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人文学科发挥的独特作用。
2018年10月19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学系主任李军先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实践感性学——从美学到美术史”为题,结合美学学科本身的性质,以自身跨学科的研究经历和案例为线索,阐释作为桥梁的美学通向美术史的路径,为现场200余名师生讲解了“美学”到“美术史”的学理依据、“美术史”的核心内涵等内容。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以下简称“讲座课程”)改革研讨会在新斋举行。研讨会的目的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凝聚共识,维护讲座课程成绩的准确性、严肃性、科学性以及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断加强和改进讲座课程的质量、扩大受益面。
2018年9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在主楼327会议室召开美育教育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的重要精神,研讨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教育改革发展。来自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教中心、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的专家学者与师生代表先后发言,阐述学习体会、交流思想观点,提出实践构想。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王巍教授主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