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在六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叶炜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代”为题,为线上和线下共计200余名师生在剖析隋唐政治发展大势基础上,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讲解隋唐时代在中国古代史坐标中的位置。
10月23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教授龙登高做客社科大讲堂,以“长子继承与诸子均分:中西传统之别”为题,为线上和线下共计200余名师生深入探讨了中国诸子均分制与西欧长子继承制对中西经济模式的影响,剖析了其背后的历史成因。
10月16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章宏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故宫博物院的地位与价值——纪念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解读故宫博物院的百年变迁历程,阐释其历史地位与价值,讲解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使命。
10月10日下午在六教,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文科资深教授桑兵做客新人文讲座,以“近代中国史上的科学与人文”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阐释近代中国史上科学与人文的多种意涵以及二者关系,探讨近代中国史上相关的认识分歧。
9月25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教授杨雪冬做客社科大讲堂,以“当代中国基层治理及其现代化”为题,为线上和线下共计200余名师生讲解了中国历史传统和中共在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治理经验,以及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运行及其现代化。
5月30日下午在六教,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淳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奥维德的《拟情书》:文体创新与神话传统”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剖析《拟情书》的创作背景、文体创新及其对神话传统的继承创新。
5月29日下午在六教,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姚百慧做客新人文讲座,以“警惕史料的‘陷阱’”为题,阐释了史料生成时即存在种种陷阱、史料因流转出现新陷阱以及如何走出史料的陷阱。
5月2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六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肖鹰做客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以“中西艺术比较是否可能——一场批评与回应的师生对话”为题,与清华大学日新书院学生?许万赫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观众展开了一场师生间关于宗白华比较美学研究中的批评与回应。
6月3日上午,第六届清华大学“王步高通识教育奖”颁奖仪式在蒙民伟人文楼举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裘莹获此奖项。副校长、教务长彭刚为裘莹颁奖。
5月22日下午在六教,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吕一民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从19世纪法国史看雨果何以在法国享有‘至高荣誉’”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剖析了近现代法国光彩夺目、享有“至高荣誉”的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伟大一生,结合19世纪的法国史阐释了雨果获该殊荣的深层原因,以及至今为何值得再次言说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