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第三十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守奎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立军,围绕李守奎及王永昌所著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畅谈何为汉字阐释、如何走出汉字阐释困境、汉字文化发展等问题。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担任主持。
3月24日下午在六教,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梅雪芹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突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环境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为题,为到场的二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梳理环境史的发展脉络,阐释运用生态学理念理解和建设“新世界”的重要意义。
3月17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做客社科大讲堂,以“《上海公报》50年与中美关系‘再破冰’”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剖析中美关系的演变,阐释50年前《上海公报》的发表实现了中美双边关系的“破冰”,50后在中美关系再度“冰封”的困难局面下,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实现中美“再破冰”?
3月11日下午,清华人文沙龙第一讲在人文楼124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陈浩做客沙龙,并以“‘扬而不弃’的市民社会”为题做了演讲。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教授邓伟生评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等多位在校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
3月10日下午在六教,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王奇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中俄关系之于中国:苏联是影响中国百年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学子剖析自己对中俄关系发展之于中国的思考。
清华人文沙龙是为深化人文学科之间的思想交流,打造跨学科对话的学术活动。沙龙每月一期一会,与您一起碰撞人文思想。
12月24日晚,第二十九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专职教师耿弘明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讲师冯庆,围绕耿弘明编译的《王尔德文选:镜子、谎言与瞬间》,畅谈王尔德“箴言”式写作的特点、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博弈、艺术观念、大众文化等问题。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邓耿老师担任主持。
12月16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教授杨雪冬做客社科大讲堂,以“风险社会与政治的意义”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从现实的角度,讲解如何认识风险与风险社会,并引领大家重新思考政治的意义和作用。
11月24日下午,第二十八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王程韡与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副教授张静红,围绕王程韡的《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展开对话,畅谈社会学者的宇宙观、个人认知生活的方式、饮食社会学的学术价值等问题,分享了一场奇妙的社会学探索之旅。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邓耿老师担任主持。
12月10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君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皇帝名字漫谈”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以“皇帝的小名”“相貌与绰号”“皇帝的改名”等为例,梳理皇帝各种名字的特点与规律,阐释其中蕴含的种种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