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在云端课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孙秀林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堂,以“中国大都市的居住与空间分析:上海为例”为题,为在线师生阐释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大都市居住与空间分布形态的分析与思考。
4月28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刘桂生先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雷海宗先生的史学精神与人文风范”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分享了自己对雷海宗先生的深刻体认,鼓励大家更好地传承清华史学的文脉。
4月22日午时,清华人文沙龙第二讲在人文楼124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仓重拓做客沙龙,并以“日本鲁迅研究再考:以竹内好与鹿地亘对鲁迅《我要骗人》的不同解读为主”为题做了演讲。本次沙龙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倪玉平教授主持、中国语言文学系袁先欣副教授评议。
4月7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张绪山做客新人文讲座,以“近代‘权力腐败论’思想的形成及其社会意义”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梳理了“权力腐败论”思想的形成及历史发展脉络,阐释其重要意义。
清华人文沙龙是为深化人文学科之间的思想交流,打造跨学科对话的学术活动。沙龙每月一期一会,与您一起碰撞人文思想。
3月25日下午,第三十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守奎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立军,围绕李守奎及王永昌所著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畅谈何为汉字阐释、如何走出汉字阐释困境、汉字文化发展等问题。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担任主持。
3月24日下午在六教,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梅雪芹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突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环境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为题,为到场的二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梳理环境史的发展脉络,阐释运用生态学理念理解和建设“新世界”的重要意义。
3月17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做客社科大讲堂,以“《上海公报》50年与中美关系‘再破冰’”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剖析中美关系的演变,阐释50年前《上海公报》的发表实现了中美双边关系的“破冰”,50后在中美关系再度“冰封”的困难局面下,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实现中美“再破冰”?
3月11日下午,清华人文沙龙第一讲在人文楼124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陈浩做客沙龙,并以“‘扬而不弃’的市民社会”为题做了演讲。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教授邓伟生评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等多位在校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
3月10日下午在六教,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王奇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中俄关系之于中国:苏联是影响中国百年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学子剖析自己对中俄关系发展之于中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