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在六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张国刚先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文明的边疆: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及其在中西文明交流中的意义。
10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做客社科大讲堂,以“文理交叉与计算社会科学新进展”为题,为到场的师生们阐释了计算社会科学范式转型与大数据因果推论。
10月19日晚,第二十七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李欣然副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高波副教授,围绕李欣然的《处变观通:郭嵩焘与近代文明竞争思路的开端》展开对话,讨论了在近代这个中西开始接触并发生冲突的时代中,郭嵩焘对中西关系的独特思考及其产生原因、后续影响和当代价值等问题。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邓耿老师担任主持。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沈卫荣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水木学者”姚霜博士,围绕新书《何谓语文学——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从语文学的内核展开,共同探讨了语文学作为现代人文科学研究之核心和基本方法,其发展的历史和具体实践,以及语文学对于当今人文研究的发展和进步的现实意义。
10月14日下午在六教,东南大学陈怡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大学》改本探究”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讲解《大学》的不同改本,并提出《大学》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启示。
10月15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故宫研究院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军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中国文化的时间与空间”为题,为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参与讲座的师生剖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观象授时体系,分析了该体系如何形塑中国特色的时空观。
10月8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研究馆员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乾隆雅好与清宫书画收藏”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讲解乾隆皇帝的收藏雅好,以及书画收藏的来源、历史文化意义。
2021年9月30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李正风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堂,以“塑造新型科学文化:STS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线上师生阐述讲解STS的历史背景、发展、未来和文化意义。
9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侯旭东在六教主讲新人文讲座,以“制造农民:中国农耕为本传统的形成与背景”为题,为到场的100余名师生及线上200余名师生阐释了中国社会以农耕为本的观念是如何在历史中逐步形成、演变的,并探索“制造农民”背后的历史因由。
清华新闻网9月22日电(学生通讯员 余家沛)9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做客新人文讲座新学期第一讲,作题为“‘无讲座、不清华’—— 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例”的分享,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的缘起、改革发展历程与学习要点,帮助同学们深入、系统地了解“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以下简称“‘讲座’课程”)设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