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午时,清华人文沙龙第三讲在人文楼124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副教授陆伊骊做客沙龙,并以“淡水水母在近代中国的全球思想史”为题演讲。本次沙龙由清华大学文素基地常务副主任、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王巍主持,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宋念申评议。
4月6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勇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堂,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与协同监管”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讲述当今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诠释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协同监管理念。
3月24日晚,第三十五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科学文化学者潘涛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刘兵围绕《搞科学:在哲学的启示下》(以下简称《搞科学》)展开对话,分享马里奥·邦格的科学理论与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邓耿担任主持。
3月30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堂,以“国家信息能力与数字政府建设”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阐述国家治理的信息理论,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实践,诠释信息要素和信息机制对国家治理的基础作用。
清华人文沙龙是为深化人文学科之间的思想交流,打造跨学科对话的学术活动。沙龙每月一期一会,与您一起碰撞人文思想。
3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宋念申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尼布楚条约’与现代地图的全球史”为题,在六教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从地理、地图学的角度,分析“尼布楚条约”对俄国、法国、中国、朝鲜和日本等欧亚大帝国之间知识与权力互动,梳理出由此串联起来的跨欧亚历史之网,具有多层次的全球史意义。
3月10日下午,第四届清华大学“王步高通识教育奖”颁奖仪式在第六教学楼举行,美术学院李睦教授获此奖项。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彭刚为李睦颁奖并致辞。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原主任胡显章,清华大学原校长助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原常务副主任李树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庞海芍等出席活动。颁奖仪式后,李睦作题为“融入通识教育中的绘画教学”的学术报告。
3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北京大学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颜海英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文明交融与传统再造——希腊化时期的埃及”为题,在六教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梳理埃及文明在希腊化时期的发展脉络、地中海地区古代文明相互交融的景象,并剖析其对后世文明的深远影响。
12月15日下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沛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晚清电报引入之争的历史意蕴”为题,在线上为200余名师生系统梳理晚清电报引入的曲折历史过程,深入剖析由此引发的纷争以及历史教训。
12月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马顺平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永乐时期(1403-1424)明朝与帖木儿帝国的文化交流:波斯细密画《花园宴会图》新研”为题,在线上为200余名师生从绘画史角度解读永乐时期西域文化交流历史,探讨图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重构明朝西域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