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文沙龙是为深化人文学科之间的思想交流,打造跨学科对话的学术活动。沙龙每月一期一会,与您一起碰撞人文思想。
12月24日晚,第二十九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专职教师耿弘明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讲师冯庆,围绕耿弘明编译的《王尔德文选:镜子、谎言与瞬间》,畅谈王尔德“箴言”式写作的特点、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博弈、艺术观念、大众文化等问题。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邓耿老师担任主持。
12月16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教授杨雪冬做客社科大讲堂,以“风险社会与政治的意义”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从现实的角度,讲解如何认识风险与风险社会,并引领大家重新思考政治的意义和作用。
11月24日下午,第二十八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王程韡与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副教授张静红,围绕王程韡的《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展开对话,畅谈社会学者的宇宙观、个人认知生活的方式、饮食社会学的学术价值等问题,分享了一场奇妙的社会学探索之旅。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邓耿老师担任主持。
12月10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君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皇帝名字漫谈”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以“皇帝的小名”“相貌与绰号”“皇帝的改名”等为例,梳理皇帝各种名字的特点与规律,阐释其中蕴含的种种深意。
12月9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博士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故宫文物南迁始末”为题,为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参与讲座的师生阐释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和意义。
12月10日,由文化经济研究院与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文化艺术大讲堂(以下简称“文艺清华”)第三讲举办。本期讲堂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讲述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对文化强国建设、建构国家文化形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12月2日下午在六教,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教授阿风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明清时代的契约与契约社会”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学子剖析了中国古代“契约”的发展简史,阐释“契约”对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性质、维系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11月25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丰做客社科大讲堂,以“中国崛起的周边环境与战略选择”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从比较的视角,讲解如何看待大国与周边关系模式,理解对美博弈与周边外交的关系,探讨中国在亚太地区秩序转型中的角色和选择。
11月12日下午在六教,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帆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元典章》与元代社会”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介绍《元典章》的流传、性质、内容与特征等简要情况,并举例说明它对于从微观史角度研究元代社会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