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在六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刘小萌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满与汉:清代北京社会”为题,从城市史与民族史的视角,为线上线下200余名师生解析清代北京满汉畛域逐步化解、多民族成员密切交往和逐渐陶融过程,总结该进程的特点和深远影响。
10月23日下午,第四十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唐文明教授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教授围绕《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一书展开对话,分享沃格林不同时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邓耿担任主持。
10月26日下午在六教,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温春来做客新人文讲座,以“西南国家传统与中央王朝的秩序建构”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阐述元清时代中央王朝将西南地区夷族部落整合进大一统秩序的历史过程,揭示这一过程如何影响西南人群的国家认同。
10月25日下午在六教,东南大学陈怡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中庸》的逻辑解析和文本订正”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重新梳理《中庸》的内在逻辑结构,探讨文本修订和明晰概念内涵,以期能更好地阅读经典。
10月20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隽雪艳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日本文学与白居易”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解读白居易在日本不同时代背景中的形象,诠释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重写,揭示比较文化研究方法在认识和理解文化传播和融合中的重要意义。
9月28日下午,第三十九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立波,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程钢围绕《红楼梦版本与艺术》一书展开对话,分享此书的成书过程及《红楼梦》版本、文本、历史背景等红学相关议题。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邓耿担任主持。
10月19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谢丹夏副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堂,以“广义数字经济理论”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讲述数字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前沿,详细生动地介绍广义数字经济理论模型,揭示数据、算力、存储与算法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规律。
9月21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副教授做客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新学期首讲,以“‘有讲座,更清华’——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例”为题,讲述为何选听学术讲座、何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以下简称《讲座》课程),以及如何写好课程书面报告等内容。
6月21日晚,第三十八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政治学系教授孟天广,社会学系教授孙秀林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济冬围绕《过程导向的国家治理:政府质量的生成、效应与机制》一书展开对话,分享过程导向的国家治理运行机制和政治逻辑。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邓耿担任主持。
5月25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赵一璋做客社科大讲堂,以“数字社会学——理解数字社会的钥匙”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讲述了数字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前沿,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介绍了数字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并对数字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