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在六教,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邓小南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中国历史上的信息渠道——以宋代为例”为题,为线上线下200余名师生阐释了中国古代官方的多层多途信息渠道的建设及其运行,以及探讨历史上围绕信息沟通的制度文化因素。
2024年11月9日,2024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团队赛决赛在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举办。来自北京市各个院校的队伍,经过校内初赛、北京市复赛,最终有10支队伍进入决赛。我校参赛队伍“人文素养练习生”小队,由5位来自日新书院的同学组成。
11月28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文君做客新人文讲座,以“辛丑回銮与御笔匾额”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讲解辛丑回銮及御笔匾额的历史事件,剖析御笔匾额的文化意义。
2024年11月21日,清华大学第二十六届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蒙民伟人文楼413成功举办。本次竞赛由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清华大学外文系学生科协、日新书院学生科协承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哲学系双聘教授王巍老师,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老师出席了本次竞赛。
11月21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章宏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紫禁城:从皇宫到博物院”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讲述紫禁城如何从皇宫转变为博物院的故事,并剖析其深刻含义。
11月14日下午在六教,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大一统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为题,为线上线下200余名师生阐释“大一统”概念内涵、形成、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民族”概念对“大一统观”的政治与文化内涵的延续。
11月7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苏毓淞做客社科大讲堂,以“Gaming Politics(玩转政治)”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探讨国家之间的政治动态与博弈论的相关之处,理解国家间的冲突,以及提出个人如何在政治参与中的思考启示。
10月31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杜月做客社科大讲堂,以“从‘边缘人’到‘始迁祖’:二十世纪初的四类迁徙者形象”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剖析四类典型迁徙者形象和迁徙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社会适应及人格形成,以及阐释空间和人格概念。
10月24日下午在六教,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国际孟加拉学研究会会长董友忱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泰戈尔的厚德人格”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深入剖析了泰戈尔的成长故事,分析了其厚德人格的形成背景、人格魅力和对当代青年学习的启示意义。
10月10日下午在六教,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磊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唯有联结’:外国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与可能性”为题,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为线上线下200余名师生阐述了外国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轨迹和研究路径,分享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行范式与实践。